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

铁肩担仁义 妙手铸脊梁

来源: 医院宣传科  时间: 2018-08-23 点击人次: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记章丘区人民医院脊柱科外科主任沈烈峰

       是谁“衣带渐宽终不悔,投身医学即为家”?
      是谁将“神医华佗”的牌匾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
      是谁的手机转文中多是有关医学的文字?
      是谁把“大爱仁心 健康为民”奉为圭臬?
      是谁在用双手托起“民族的脊梁”?
      ――他就是章丘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沈烈峰。

   沈烈峰,1969年12月出生,章丘区人民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脊柱外科主任,山东省老年医学研究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南市第一届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3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从事骨外科专业至今,2007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工作中他对骨折创伤、颈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能熟练掌握,目前主要从事脊柱疾病的治疗,致力于椎间盘突出症及骨质疏松骨折的微创治疗,如椎间盘镜手术(MED)、椎间孔镜手术(PELD)、椎体成形术( PKP、PVP)等,在1996年举行的济南市青年医师岗位技能大赛中获“骨髓穿刺术”第一名,同年荣获全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998年济南市中青年医师基础理论会考中获个人一等奖;并于2013年获济市“青年技术创新能手”称号;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自制超长梅花型钢板治疗股骨、胫骨多段粉碎骨折的临床研究”科研项目,该项目获济南市科技技术进步三等奖。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沈烈峰深知这一点,自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毕业后,先后在济南各大医院学习培训;2000年到天津医院骨科培训提升;2001年到上海长海医院学习脊柱手术,在自己工作领域尽可能地掌握了更多前沿知识,做好本专业的当家人。

   “我家就在医院附近住,我也没有其他爱好,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没有固定的休息日,随时接诊。只要病人有需要,就随时手术”。这让人记起先前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医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量特别大。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都在40—60小时。有人戏言,中国医生只要坚持8小时工作制,每周末休息,整个医疗体系就会瘫痪。仅此一点,就足以令人敬佩。是的,没有沈烈峰这些医疗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的健康保障。

   2013年,相公街道有个九十岁的老太太,岁数大了,走路不稳,不慎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家属找到沈烈峰商议手术。岁数大风险大,可能谁都不愿接这样的高危病人,但沈烈峰却和家属、病人达成了一致,病人哪怕活一天,躺在床上让别人伺候,也不如自己能动,能走路活得有质量。手术如期展开,沈烈峰亲自主刀,连续三个小时,凝神聚力,事无巨细,手术获得了极大成功。病人家属为家中老人重新下地自理感到高兴,沈烈峰真正感觉到了为病人找回尊严的快乐。可惜的是,刚痊愈半年,老太太另一侧又不慎受伤,家属同样信任地找沈烈峰手术,手术再次获得成功,真正做到了让老人晚年活得有尊严,有质量。

   2015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当医院面临细化分科时,沈医生毅然决然选择了脊柱外科。当时情况下,创伤手术是骨科的主要阵地,脊柱专科还不被人认可,有些人即便脊柱已严重变形,也咬牙坚持直到卧床不能自理,也不肯手术治疗。那时脊柱病人不多,手术极少,同其他科室无法竞争。沈烈峰可以说是临危受命,不计报酬,扛起了脊柱外科的大旗。为了取得病人信任,沈烈峰提出了“挺起脊梁,有尊严的生活”的理念,让病人及家属真正地了解脊柱疾病的知识,脊柱手术的重要性。特别是他们开展的脊柱微创手术以“痛苦小,费用低”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曾几何时,直立行走被认为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迈出了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作为脊柱外科医生,能让病人站起来,有尊严地生活似乎也成了沈烈峰的信条。“当那些弯着腰疼痛难忍,或者被人搀扶不能自理的病人带着满满的信任来到这里,经过我们治疗获得治愈时,那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普通的话语道出了不平凡的医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人到老年,骨质疏松,年轻时保养不够,就诊人数增多,据沈烈峰讲,六十岁以上老人占脊柱手术的一半以上,现代脊柱微创手术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有时一天能连续做三台手术,但不论什么情况,他都始终如一,尽职尽责,让病人满意而归。

   2017年,医院脊柱科接收病人450人,手术130台,今年上半年就接收病人300多,完成了去年全年的手术数。可以说,脊柱外科已经满足了病人不出远门就可以完成脊柱手术的就医需求,沈烈峰带领的团队成为了医院的明星科室。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将医术发扬光大,沈烈峰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每年都会带领全科人员到医联体单位去给群众讲课,进行医学指导,面对面的解决解决病人疾苦。做到了下沉到基层,服务到家门。这不仅提升了基层的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提高了党的医疗机构在群众中的威信。七郎院村的张志福,刘树娥夫妇不幸患上了双侧股骨头坏死,这对于本来就是贫困家庭的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沈烈峰到贫困失能家庭中服务时,了解这一情况后,迅速向有关领导汇报,集合各方面力量,旋即为他们成功实施手术,当时夫妻两个激动的流下了泪水,连连夸赞共产党的政策好,沈医生是大恩人。

    有人预言,飞速发展的医学,将导致现代医学分工日益细化,其后果使得过去一个医生面对一个病人的对话氛围,切换为一个医生面对一个器官,甚至几个医生同时面对一个病人,当医生面对病人的时候,他们的眼中很容易将对象分割为系统、器官,试图通过纯粹的技术手段消灭病源。这种技术主义的逻辑无疑会使“德艺双馨”显得更为重要。2012年,沈烈峰被章丘市卫生局评为“德艺双模范医师”,作为这一称号的获得者,沈烈峰不无动情地说,“要评价一个人就要看这个人如何去对待生活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个工作几年的医生是不配拥有这一称号的,他需要工作的专注,技术的娴熟,品德的信仰,人格的塑造,既经得起时间的磨练,又经得住金钱的诱惑。”工作二十五年来,沈烈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仅技术上精益求精,医德上更是着力提升,他带过的包括现在在他身边实习的医生一提到他,没有不佩服他的医术的,没有不被他的人格所吸引的,年轻人都为有这样的一位导师而庆幸。“我不图什么,你们只要好好工作,对得起病人,对得起我们脊柱外科团队就是最大的回报,我们的工作从大处说就是要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小处说就是让那些相信我们的病人站起来走路,获得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也许,在全世界,医生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有资格当医生。沈烈峰和他的团队每天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为了病人,也为了自己梦想。

   金杯银杯,不如人们的口碑。在脊柱科办公室有一幅锦旗格外醒目,“医德高尚暖人间,医术精湛传四方”,这是社会对沈烈峰一行人医德、医术的高度评价。

   在沈烈峰的办公室有这样一幅字,“悬壶济世最堪称,德厚更须医道精。诊病疗疾作天职,救死扶伤为人生。”这同微信头像上的“神医华佗”一样,也是儿子写给他的,无疑,这寄寓了家人美好的祝愿,也是沈烈峰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