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

健康科普:气温骤降,了解脑卒中,科学防治

来源: 医院宣传科  时间: 2023-12-12 点击人次: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表现为血管收缩、代谢增加、心脏做功增加、血压升高。因此,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高发期,了解脑卒中相关知识,做到早预防,早识别,早治疗,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卒中?
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卒中的85%。如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候持续时间<24小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卒中是因脑血管出血所致,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15%。
 
二、不同类型卒中原因?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指出,我国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但目前来看,我国卒中总体发病年龄趋势呈现年轻化。
   1.有一定慢病基础,却不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但很多中年人并不知道,也不重视这些问题。有些中年人不进行健康体检,等到发病偏瘫了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有些人即便发现以后也不重视,总觉得自己年轻,能熬过去,吃点药就不管它。
   2.重口味饮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是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可诱发脑中风。而高糖、高脂饮食也不利血管健康。此外,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栓生成增加。而有研究显示,大量饮酒可使卒中风险增加20%。
   3.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加班、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也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之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必然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和痉挛,同时血管压力也会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而导致动脉硬化。
   4.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2018年一项研究分析发现,体质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卒中风险增加110%。2020年12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提到,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10%。我国超重肥胖率上升速度较快,全人群都受超重肥胖影响。
 
三、卒中有哪些征兆?
 
   1.突然出现一侧头面部、手脚麻木的现象;
   2.突然走路不稳、感觉头部眩晕;
   3.突然视物模糊、出现黑蒙、偏盲、复视;
   4.突然说不清楚话、流口水、口角歪斜;
   5.突然失语,讲不出话或者听不懂话;
   6.突然剧烈头痛;
   7.突然感觉身体无力、活动不灵便;
   8.突然昏迷,难以唤醒。
 
四、如何识别脑卒中?
 
五、时间窗内开展有效治疗
 
   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我院为山东省高级卒中中心,设在急救中心,24小时为脑卒中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给予规范的救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机称为时间窗。目前的静脉溶栓时间窗为起病4.5小时内。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溶栓治疗
   通过溶栓药物把堵在脑血管里的血栓溶解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及时恢复供血,减少缺血脑组织坏死。
   取栓治疗
   针对颅内大血管闭塞。通过导管经血管内到达闭塞部位,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恢复闭塞部位血流。
   取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6小时以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以内。
   手术/介入/药物治疗
   急性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确诊,往往需要积极寻找并尽可能消除病因,同时进行降颅压治疗,必要时需急诊手术,其中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治疗。
 
六、脑卒中预防
 
   (一)一级预防 
   01.防治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核心环节,降压一定要达标。
   ①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②冠心病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以下;
   ③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④糖尿病伴缺血性心脏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⑤老年人舒张压不要<70mmHg,否则可能有低灌注表现,如乏力、眩晕、嗜睡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⑥单纯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130mmHg,双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要低于140mmHg,否则有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⑦合理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如低盐、戒烟酒、适当运动等。

   02.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增加3.6倍,血糖异常加速脑血管病的发展,与脑卒中复发有关。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控制目标如下表。

 
   03.防治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较大。治疗中度高胆固醇血症,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19%~31%。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脑卒中研究发现,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对危险。

   04.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约有20%为心源性栓塞,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非瓣膜性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每年约5%,是同年龄组的6倍,风心病房颤卒中危险增加17倍。
对于房颤脑栓塞低危患者,可不用抗栓治疗,对于中危患者,可用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应抗凝治疗。

   05.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硬化引起。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3%~4%。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和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06.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 6倍,长期被动吸烟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82倍。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比不喝酒者高3倍。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 

   07.控制体重
   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高于非肥胖者2.2倍,成年人BMI应控制在28kg/m2以内。

   08.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同型半胱氨酸高于16μmol/L时应予干预。一般人群以饮食调节为主,也可采取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联合治疗。

   (二)二级预防
   除了和一级预防一样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外,也可使用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药预防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三大基石分别为降压药、抗血小板药及他汀类降脂药。
 
七、脑卒中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
   脑卒中发病太急,没有征兆 
   如果及时发现脑卒中征兆,抓紧抢救,75%的脑卒中可以被控制!脑卒中发病虽急,但如果能注意到发病预兆,及时就医,大部分(75%)的脑中风是可以被控制的。这些脑卒中预警又叫小中风,一定不要轻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我国70%以上的脑卒中是脑梗死,其最有效的治疗是静脉溶栓和取栓手术治疗。但是,静脉溶栓治疗对“时间”的要求极为苛刻,必须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才能大大提高成功率;而即便是取栓手术,最长时间也只有16-24小时。所以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误区二:
   中青年任不必担心发生脑卒中
   年轻人甚至儿童都有可能得脑卒中!据临床资料表明,绝大部分中风病人是在60岁以前发病。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年轻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喝酒、过度劳累、肥胖、高脂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都会使脑卒中在年轻人中高发。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误区三:
   定期输液能预防脑卒中
   所谓的“输液预防“,并不科学。所谓的“输液通血管治疗”,主要是指有些急性脑卒中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用药或其他方法,把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但是这样的治疗条件限制很严格,溶栓药物只有条件符合了才会给患者使用,根本不可能随便拿来输液。真正能够预防脑卒中的方法是控制好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等,规律口服二级预防药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四:
   降压药头晕、头痛才吃,平时不用吃
   有些高血压患者经常服药不规律,总是凭感觉吃药停药。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并对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最终给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更容易诱发脑卒中。有些高血压患者经常服药不规律,总是凭感觉吃药停药。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并对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最终给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更容易诱发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并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减少血压大幅度波动

   误区五: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各种脑卒中
   阿司匹林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临床实践中应用阿司匹林,应当先做好评估获益与风险。医生在评估阿司匹林治疗获益和风险的权衡取决于4个面:出血风险、基础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以及年龄。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脑梗的发生,但是阿司匹林并不是万能的,抗血小板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抗栓的同时势必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平衡治疗手段的疗效与安全性,也需要尽量纠正出血风险,以达到临床最大获益。

   误区六:
   他汀类药物在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
   他汀类药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斑块脱落或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上述情况都会引发卒中再次发生。

   误区七:
   脑卒中康复要靠「养」
   康复治疗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实施,一般应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脑卒中指南2021
   2.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05):272-281
   3. 王拥军,李子孝,谷鸿秋等.中国卒中报告2019(中文版)(1)[J].中国卒中杂志,2020(10):1037-1043
 
                        供稿:章丘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张新红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