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返回首页

仁者为医 初心不改——访神经内一科主任靳晓华

来源: 医院宣传科  时间: 2019-01-16 点击人次: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编者按:医师节【我是医师】系列报道又与您见面了,本期推出我院神经内一科主任靳晓华——《仁者为医 初心不改》,通过她的讲述,一起了解他的从医生涯。在教育年轻医师传承优良医德的同时,使社会更加了解这个职业,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的信赖。

   靳晓华是神经内一科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癫痫、脱髓鞘病、脑炎等,目前致力于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桥接治疗。记者见到主人公靳晓华时,他正在仔细地查房,耐心地与病人及家属解释着各种询问,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我们不便上前打扰,先用手机快速记录下了靳医生工作的场景。随后我们采访了这位爽朗大度的白衣战士……

一丝不苟  孜孜不倦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靳晓华自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二十年了,从医以来救治患者上万人,感触颇多。仅神经内一科每年救治的患者就有两千余人,少则每月150多人,最多的一个月达到212人,最年轻的只有15岁。“这段时间二三十岁的人多见,50-70岁的人群相对集中,急性脑血管病占70%左右,脑梗死占大多数,目前我们的治疗技术已走在省内前列,可以通过溶栓、取栓,为患者争取最短时间,创造了最佳的治疗方式,让病人真正获益。”靳晓华说道。现在医院的预防措施、治疗理念不断进步、技术越来越先进,人才梯队越来越强大。但为何病人也是逐年增加呢?这其中就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们预防观念意识不够,对一些理念道听途说,似是而非,与医务人员的观念差距大等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靳晓华和他的团队在每次查房的时候都会给病人反复讲解相关疾病的认知,每周组织科室人员对在院病人和家属宣教,每三个月还有一次健康大讲堂。

   靳晓华深知从事医学工作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他个人积极开拓途径,寻找各种学习的机会。自2005年开始到北京进修神经康复,弥补了脑血管疾病在康复方面的短板,现在医院成立了独立的康复病区,为病人的恢复创造了价值。2017年,靳晓华和他的同事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轮流到北京、上海、长沙、武汉等地参加卒中规范化培训和房颤病人的规范化治疗,受益匪浅。学成后把溶栓、桥接等规范性理念传授给科里的每位同事,并积极开展工作,每周一例会结束后组织大家集中学习指南一到二个小时,相互提问讨论,相互分享典型病例、经验心得,及时纠正偏差,带动整个团队建设。“溶栓率低和房颤病人抗凝低是我国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面临的实际问题,严重阻碍了防治效果。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加强学习这方面的指南,给予病人最规范的治疗,让病人获益。”

医术精湛 “救命恩人”
   深入人心、不打折扣地学习国家制定的规范指南并严格遵循才能最大程度地为病人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减少医学损害。前段时间救治的一名文化馆退休的患者,发病突然,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来诊,患者其他医院有熟人,但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区人民医院,过后的治疗结果证实患者家属的选择是正确的。考虑患者急性脑梗死,入院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先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考虑患者为大动脉闭塞,启动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动脉取栓桥接治疗,介入室、麻醉科通力配合,入院后的90分钟就上台取栓,30分钟后栓子成功取出,病人肢体无力恢复,24小时后,患者言语也基本恢复。“靳主任,我喜欢画画,唱京剧、吕剧,要是偏瘫了,不能说话了,还不如去跳楼!”患者过后这样说。“虽然现在说起来觉得很简单,但是当时我们要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做出很多决策,可以说是惊心动魄!患者是上午十点半左右来的,经历了溶栓、取栓,一直到下午三点患者清醒,肢体能活动了,大家才都松了一口气,才想起来中午都没吃饭。”目前患者痊愈出院,还送了锦旗,家属眼含热泪,对靳晓华和他的团队感激不尽。

   “阿替普酶溶栓技术自去年八月份开展以来,接诊八十多例病人,成功率达80%,效果显著。成功救治一个患者,我比家属还高兴,不仅是救了一条命,也成功挽救了一个家庭。”靳晓华说。赵大爷,是去年八月份神经内一科第一个阿替普酶溶栓病人,因为反复发作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灵门诊入院,最后一次发作后不缓解,考虑患者发生脑梗死,建议溶栓,家属同意后给予阿替普酶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一个小时溶栓结束后,患者加重,言语不清,右侧肢体偏瘫,指南要求在溶栓结束24小时内不让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怎么办?不用药,病人眼睁睁地加重,用药就有出血风险,何去何从?“大夫的初心就是治病救人,得想尽适应症给病人治疗,而不是找到禁忌症排除给病人治疗。当时想到病人是脉络膜前动脉闭塞,不积极治疗病人就会残疾,最后决定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用药半小时后症状明显缓解,一天以后患者恢复正常,没留后遗症。”说起自己救治过的患者,靳晓华神采奕奕地和记者娓娓道来。

模范表率 以人为本
   作为一名坚守一线二十年的医生,白色战袍之下也是平凡人,繁忙的工作与个人的生活很难两全。靳晓华对父母、对妻儿,很多时候是无奈与惭愧,因为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太少。说起当初选择从医的初衷,本来是家里父亲有病,想学医后更好地为家人服务,可真正干起了这行,才知道,病人的病情就是命令,其他一切都得让行。“再苦再累,我都不会退缩,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没白没黑,患者的疾病就是集结号,我的团队也会将奉献精神进行到底。患者来求医,是对医生的信任,我们要用更多的人文观念去关心病人。未来,我们也会将宣教常态化,利用各种方式时刻传授给每位病人、家属三分治七分防的思想意识。希望病人能够从预防抓起,减少发病率及致残率。”靳晓华坚定地说。

   说起靳晓华主任,神经内一科护士长高桂敏向我们介绍了她眼中的这位“老大哥”---靳主任对工作非常负责,对待病人总是百分百地耐心细致询问病情,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靳主任都想得很全面。对科里的同事,他总是以老大哥的身份关心我们,并随时提醒我们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周之处,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他注重言传身教,指引大家通过最新修订的指南,严格按照规范来工作。经过多次培训,科里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把规范熟记于心,对任何医务工作严谨对待,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宣传科)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窗口